搜题
已收录475561道考试试题
丨 最后更新:2025-08-17”“ 搜索结果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475561个
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投资与储蓄的说法错误的是( )。
本题考点是四部门国民经济的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四部门支出法Y=C+I+G+X-M收入法Y=C+S+T+K,其中,C为消费,I投资、S储蓄、T税收、X-M表示国际贸易差额,K表示本国对国外居民的转移支付,看作国外居民收入,两者相等,得出I=S+(T-G)+(M-X+K),(T-G)+(M-X+K) 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一国投资与储蓄,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A项错误,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投资与储蓄不是必须相等。
B项正确,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投资与储蓄可以相等,(T-G)+(M-X+K)为零时。
C项正确,在开放经济下,一国投资与储蓄不必相等。
D项正确,(T-G)+(M-X+K)可以不为零,所以投资与储蓄可以不相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查看更多
下列不属于债务危机原因的是( )。
本题考点是债务危机的原因。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债务危机产生的一般原因主要是:资金借入时是浮动利率,在资金使用期间利率大幅度提高,利用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资金市场运作中出现低效率,出口下降,储备不足。
A项正确,资金借入时是浮动利率,在资金使用期间利率大幅度提高,导致资金使用成本增加,到期还不清本息,属于债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B项正确,利用资金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导致到期无钱还债,也属于债务危机的诱因。
C项正确,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外汇储备不足,无钱还款,导致债务危机。
D项错误,不恰当的财政政策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债务危机。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查看更多
英镑的年通货膨胀为7%,美元的通货膨胀为9%,假如一家美国公司投资英镑1年,为符合PPP平价,英镑相对美元约( )。
本题考点是PPP平价,即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含义是: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决定的,其差额约等于两个国家通货膨胀率之差。以中美两国为例,若中国通货膨胀率超过美国,则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所以本题中,美元通货膨胀率超过英镑,所以美元贬值,英镑升值,升值幅度为约为9%-7%=2%,所以应选D。
故正确答案为D。查看更多
( )年底,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
本题考点是我国汇率制度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1994,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所以应选B。
故正确答案为B。查看更多
斯旺模型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出现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赤字,那么一国可通过( )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
解析:Swan提出了用支出增减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解决内外均衡冲突的思想,这一思想被称为“斯旺模型”。斯旺模型是在假定经济体不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提下研究内外均衡冲突并提出政策搭配建议的。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出现经济衰退和国际收支赤字那么一国可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的财政政策一般会取得好的效果。其原因是:政府实施增加支出的财政政策,支出增加,IS曲线右移,收入水平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利率必然上升,外资流入增加;收入增加,进口增加,但由于外资对利率反应的弹性大,利率下降会使外币流入数量很大。所以,一般来讲,政府支出增加到一定的幅度,顺差会增加很多,于是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护固定汇率,政府买进本币,卖出外币,LM曲线向右移,结果,一方面是官方外汇储备增加,另一方面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可加速增长。
知识模块:经济、金融查看更多
一般而言,由( )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是长期的且持久的。
本题考点是引起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国际收支失衡是指一国经常账户、金融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出现问题,即对外经济出现了需要调整的情况。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滞后、经济周期、货币价值、预期,政策性、偶发性等。就上述各个原因来说,经济结构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率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长期、持久的性质,而被称为持久性不平衡;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仅具有临时性,因而被称为非持久性不平衡。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往往取决于贸易收支状况。如果世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本国输出商品的结构也能随之调整,该国的贸易收支将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该国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商品的输入结构,将使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由这类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的且持久的。所以应该选D。
A项错误,在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由于人均收入和社会需求的消长,会使一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不平衡。这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所以不是持久的。
B项错误,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货币如果被高估,则该国商品的货币成本与物价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相反,则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这种由于货币对内价值的高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家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不会长期存在。
C项错误,一预期目标改变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家可以通过相应政策进行纠正。
D项正确,如果该国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商品的输入结构,将使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由这类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长期的且持久的。
故正确答案为D。查看更多
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的目的是( )。
本题考点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所谓干预外汇市场,是指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任何外汇买卖,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中央银行对外汇的买卖主要是为了稳定汇率。
A项错误,获取利润是外汇交易者的目的。
B项错误,平衡外汇头寸是外汇管理局进行外汇交易的目的。
C项正确,中央银行参与外汇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对自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汇率进行干预。
D项错误,进行外汇投机是外汇投机者进行外汇交易的目的。
故正确答案为C。查看更多
“811”汇改发生在( )年。
本题考点是中国汇率改革。“811”汇改指的是,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A。查看更多
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为防止将来付汇时外币汇价上升,可在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 )。(考虑直接标价法)
本题考点是远期外汇交易的应用。远期外汇交易(Forward Exchange Transaction)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事先约定币种、金额、汇率、交割时间等交易条件,到期才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用来套期保值、套利、投机等。进出口商进行远期外汇交易主要是为了降低汇率变动的风险,所以就会事先进行远期外汇交易。进口商为防止将来付汇时外币汇价上升,可以做的是买进远期外汇,防止将来外汇上升将支付更多的本币换外币,所以应该做多头套期保值。应该选A。
A项正确,多头套期保值(long hedge或buying hedge)又称买入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买进期货(Futures),以便在将来现货市场买进时不至于因价格上涨而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期货交易方式。因此又称为“多头保值”或“买空保值”。
B项错误,空头套期保值:(Short Hedge)又称卖出套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当现货价格下跌时以期货市场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
C项错误,正向套利是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比高于无套利区间上限,套利者可以卖出期货,同时买入相同价值的现货,当期现价格比回落到无套利区间之后,对期货和现货同时进行平仓,获取套利收益。
D项错误,反向套利是指期货与现货的价格比低于无套利区间上限,套利者可以买进期货,同时卖出相同价值的现货,当期现价格比升到无套利区间之后,对期货和现货同时进行平仓,获取套利收益。
故正确答案为A。查看更多
某投资者在1994年12月1日以122元购买了面值100元的1992年发行的五年期国债券,并持到1996年12月1日以145元卖出,则其持有期间收益率为( )。
查看更多